救护繁育放归让雪豹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新华网
新闻
2024 10/23 17:29:46
来源:新华社

救护繁育放归让雪豹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

字体:

  10月1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大虎”和“凌霜”在休憩。新华社记者 李宁 摄

  新华社西宁10月23日电 题:救护繁育放归让雪豹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

  新华社记者耿辉凰、李宁

  秋日的青藏高原静谧祥和,在西宁野生动物园豹馆内,雪豹“大虎”和“凌霜”头贴着头,偶尔起身帮对方顺顺毛,然后又依偎在一起。一旁的展板记录着它们的“豹生”简历与救护过程,往来游客驻足观看,了解青藏高原的雪豹故事。

  10月23日是国际雪豹日。雪豹有“雪山之王”之称,分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和新疆等地,是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山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何顺福介绍,“大虎”今年18岁,是2006年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救护的一只雄性雪豹,“凌霜”是2017年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救护的,因被救助时靠近二十四节气“霜降”,便取名“凌霜”。今年是它们合笼饲养的第四年。

  目前,中国国内公开饲养展出的雪豹约20只,有12只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其中3只是人工繁育,剩下均来自野外救护。

  2017年起,西宁野生动物园救护的雪豹都用“凌”字命名。“‘凌’的本意是冰雪,‘凌’又有‘跨过、越过’的意思,被救护的雪豹都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坎,希望它们能跨过去。”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说。

  何顺福回忆,“凌霜”刚被救助的时候,后肢瘫痪,精神萎靡,身体状况较差。成年雌性雪豹的正常体重在60至90斤,“凌霜”只有36斤。

  通过补钙、红外理疗、人工辅助按摩等治疗措施,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与康复,“凌霜”恢复正常行走能力。但经过测试,“凌霜”连羊羔都咬不死,无法满足放归条件,只得留在动物园。

  “大虎”从13岁半起,运动量少,加之食量大,体重不断增加,一度达到69公斤。

  有段时间,饲养员尝试让“大虎”和“凌霜”做邻居。工作人员发现,“凌霜”和“大虎”住在豹馆互相并不排斥,还隔着铁网相互蹭脖子。

  “‘大虎’年纪比较大,对‘凌霜’特别包容,‘凌霜’对它也有了信任感,恐惧感随之慢慢消失,眼神也变得平和自然许多,各种玩具都敢玩了。”何顺福说。

  除了部分雪豹因身体原因无法放归,需在动物园内“安享晚年”外,齐新章一再表示,野生动物救护最完美的结局是让动物重回野外自由生活,这是救护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

  2021年3月,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救护了一只闯入农户家的雪豹。它在撞碎农户家的玻璃后,额头有明显擦伤出血,且行动迟缓。

  因救助日期靠近“惊蛰”节气,这只雪豹得名“凌蛰”。随后,救护中心联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对“凌蛰”进行了全面体检和传染病病原筛查等,经健康体检评估符合放归条件。在佩戴卫星定位项圈后,“凌蛰”回归雪山草原。

  “这次放归是中国首例雪豹救助放归与科研监测相结合的案例,也是青海省首次为雪豹佩戴卫星定位项圈,将为中国雪豹个体行为等研究提供丰富基础资料。”齐新章说。

  近年来,通过开展国内首例雪豹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国内首例雪豹肿瘤切除手术等,西宁野生动物园已完成了多只雪豹的救护、放归,并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成功实现3只雪豹的人工繁育。

  野生雪豹通常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圈养雪豹对于温度、湿度要求苛刻,且对常见病原体抵抗力较弱,人工饲养繁育难度大。

  何顺福介绍,2010年,西宁野生动物园建成中国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2012年,园内成立了雪豹繁育难题攻关小组。2016年6月,雪豹“傲雪”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出生,2019年5月,一对雌性雪豹双胞胎出生。目前,3只人工繁育雪豹均在园内生活。

  2022年6月10日,雪豹“傲雪”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内的雪豹馆玩耍。新华社记者 耿辉凰 摄

  西宁野生动物园于2021年被批准为青藏高原雪豹繁育研究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目前仍在探究雪豹免疫、人工育幼阶段防疫、雪豹体检等课题。

  在“傲雪”生活的雪豹馆前,来自上海的游客陆曙申拿出相机,默默等待着“雪山之王”的现身。“现在对雪豹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多,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动物园还是在野外,雪豹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陆曙申说。

【纠错】 【责任编辑:卡娅梅朵】